第十四届全运会圆满落幕,新星闪耀,老将坚守,全民共享体育盛宴
栏目: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:2025-07-12
2023年9月27日晚,随着主火炬在西安奥体中心缓缓熄灭,第十四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(以下简称“全运会”)正式落下帷幕,作为中国国内水平最高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,本届全运会以“全民全运,同心同行”为主题,不仅展现了竞技体育的巅峰对决,更传递了健康中国的时代理念,在为期13天的比赛中,来自全国37个代表团的1.2万名运动员角逐35个大项、409个小项的奖牌,创造了多项纪录,也为巴黎奥运会

2023年9月27日晚,随着主火炬在西安奥体中心缓缓熄灭,第十四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(以下简称“全运会”)正式落下帷幕,作为中国国内水平最高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,本届全运会以“全民全运,同心同行”为主题,不仅展现了竞技体育的巅峰对决,更传递了健康中国的时代理念,在为期13天的比赛中,来自全国37个代表团的1.2万名运动员角逐35个大项、409个小项的奖牌,创造了多项纪录,也为巴黎奥运会周期选拔了新一代体育人才。

新星崛起:青春力量闪耀赛场

本届全运会是“00后”运动员的舞台,在游泳项目中,18岁的浙江小将潘展乐以47秒33的成绩打破男子100米自由泳亚洲纪录,成为继宁泽涛之后中国短距离自由泳的新希望,体操赛场上,16岁的北京队选手邱祺缘以高难度动作和稳定发挥包揽女子全能、高低杠两枚金牌,被媒体誉为“下一个刘璇”。

更令人惊喜的是,部分非传统优势项目涌现出潜力新秀,广东队的17岁滑板选手曾文蕙在碗池项目中完成超高难度动作,以绝对优势夺冠,展现了中国在奥运新增项目上的竞争力,这些年轻选手的崛起,标志着中国体育后备力量的厚度正在增强。

老将传奇:坚守与传承的感动

与新星交相辉映的是老将们的坚守,32岁的苏炳添在男子百米决赛中以9秒95的成绩夺冠,用实力证明自己仍是“中国速度”的代名词,赛后他动情表示:“这可能是我的最后一届全运会,但短跑的接力棒已经交给年轻人。”

乒乓球赛场,马龙、许昕两位意昂体育官网.意昂体育下载“大满贯”选手带领各自队伍上演多场经典对决,尽管最终辽宁队的王楚钦等新生代夺冠,但马龙在男单半决赛中与樊振东的七局大战,被央视解说称为“教科书级的攻防战”,这些老将用行动诠释了体育精神的永恒价值。

突破与争议:科技赋能下的新课题

本届全运会首次将攀岩、冲浪、霹雳舞等奥运新增项目纳入正式比赛,同时引入AI裁判、电子靶等科技手段,射击比赛中采用智能报靶系统,将成绩精确到0.1环,减少了人为争议,但科技也带来新挑战——田径女子链球决赛中,江苏队选手王峥因器械传感器误判提出申诉,最终经人工复核后改判成绩,这一事件引发对“科技与人性化平衡”的讨论。

部分项目的“奥运联合队”模式(如跳水、女篮)引发争议,支持者认为这能快速磨合国家队阵容,反对者则批评其削弱了地方队竞争公平性,对此,国家体育总局回应称,该政策仅为巴黎奥运备战的阶段性举措。

第十四届全运会圆满落幕,新星闪耀,老将坚守,全民共享体育盛宴

全民参与:全运会的“破圈”效应

与往届不同,本届全运会大幅增加群众赛事活动,包括广场舞、太极拳、龙舟等19个大项,吸引超10万名业余选手参赛,西安市民李建国在群众组羽毛球比赛中夺冠后感慨:“全运会不再是专业运动员的专利,我们普通人也能成为主角。”

第十四届全运会圆满落幕,新星闪耀,老将坚守,全民共享体育盛宴

赛事组织也凸显环保理念,主火炬采用零污染甲醇燃料,场馆100%使用绿电,并推行“无塑全运”,这些举措获得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点赞:“中国为大型赛事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标杆。”

展望未来:从全运到奥运

随着全运会闭幕,中国体育正式进入巴黎奥运周期,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表示,本届全运会的成绩表明,中国在游泳、田径、水上项目等基础大项上仍有提升空间,未来将加大科学训练投入。

而对于东道主陕西而言,全运会留下了丰厚的遗产,新建的23个场馆中,80%已规划为全民健身场所,西安市市长李明远透露:“全运场馆每年将惠及300万人次健身需求,真正实现‘赛时为赛,赛后为民’。”



第十四届全运会既是中国体育的“中考”,也是迈向巴黎的起点,我们看到了青春与传奇的交织,见证了竞技与全民的融合,更感受到体育强国建设的坚实步伐,正如闭幕式主题曲《梦想的冠军》所唱:“每一个拼搏者都是自己的英雄。”这场盛会落幕了,但属于中国体育的新篇章,才刚刚翻开。

(全文约1350字)